比亚迪的野心:中国电动车巨头如何让特斯拉望尘莫及

2025年3月,比亚迪的一则消息石破天惊:该公司宣称掌握一项新技术,能让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几乎与燃油车加油一样快。这个电动汽车平台号称只需五分钟即可补充250英里的续航里程。不到两周后,这家中国电动车巨头公布了其2024年的年度销售额,高达107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9%,更比美国竞争对手特斯拉高出9.5%以上。比亚迪的股票在2025年上涨超过40%,其股价在2024年已创下历史新高。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动汽车销量几乎与特斯拉持平,而这仅仅是比亚迪总销量的一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的交付量低于预期,第一季度仅交付了33.6万辆。比亚迪如今的体量已超越日产、本田和福特。这表明,来自中国的不仅是一个廉价电动汽车制造商,更是一个充满创新、进取和竞争力的企业。这让西方汽车行业的高管们夜不能寐。
尽管这听起来像是惊人的成就,一些研究人员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这项新技术可能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具有革命性。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在将其他竞争者甩在身后。即使没有这项新技术的加持,比亚迪早已胜券在握。
比亚迪在2018年仅销售了约10万辆纯电动汽车,仅仅六年后的2024年,这一数字就超过了170万辆。2024年,比亚迪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如果将混合动力汽车也计算在内,比亚迪已跻身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列。当西方汽车制造商谈论来自中国的生存威胁时,他们无疑指的就是比亚迪这家公司。
然而,地域扩张和销量仅仅是中国巨头故事的一部分。直到最近,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低成本。在短短五六年时间里,比亚迪推出了一系列精简高效的磷酸铁锂电池和电动汽车平台。它停止了所有内燃机汽车的生产,将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降至低于燃油车的水平,并推出了面向大众市场的驾驶辅助系统。
比亚迪拥有一种独特的创新模式,被称为“技术鱼池”。这家公司拥有80万名员工,其中工程师的数量惊人。他们常年累月地研究各种技术,然后在某个时刻,就像从鱼池中捞出一条鱼一样,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比亚迪拥有规模优势,生产着全球最好的电池,其汽车价格从1万美元到23万美元不等,几乎覆盖了所有细分市场。五分钟充电的电池系统只是最新一条从“鱼池”中捞出的鱼。从理论上讲,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成功应用,它将彻底击败竞争对手。
在比亚迪宣布这项技术之前,人们还在讨论400千瓦、600千瓦甚至更高功率的充电技术,这些技术就已经非常快了。而比亚迪的出现,直接将其性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这项成就让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竞争对手黯然失色,特斯拉的销量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有所下滑。特斯拉Model Y的最大充电功率为250千瓦,可以在15分钟内增加169英里的续航里程。而比亚迪表示,它可以在三分之一的时间内提供248英里的续航里程。
除了超越竞争对手,比亚迪还达到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许多人认为这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的必要条件。它将赢得许多怀疑论者和观望者的青睐,许多燃油车车主表示,除非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能与燃油车加油的速度一样快,否则他们永远不会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尽管如此,仍需对这项技术保持理性。对比亚迪的“五分钟承诺”持怀疑态度,需要更多的数据来了解其具体含义。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充电桩的速度和汽车的承受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在美国,最快的充电桩是直流快充桩,其最大充电功率为350千瓦,约为比亚迪承诺的1000千瓦的三分之一。一些特斯拉超级充电桩以及其他供应商的充电桩也支持350千瓦的充电功率,但数量相对较少。在美国,只有约22%的充电桩支持这种功率。此外,汽车本身也必须拥有能够承受快速充电的平台。而比亚迪即将推出的平台正是为此而设计。
目前,美国市场上充电速度最快的车型之一是Lucid Air,它采用超过900伏的平台,可以在直流快充桩上12分钟内补充200英里的续航里程,仅比比亚迪的平台低约100伏。现代汽车集团的车型也采用800伏平台,使其能够在18至20分钟内将电量从10%充至80%。特斯拉Model Y的最大充电功率为250千瓦。简单的数学计算表明,如果比亚迪的汽车能够承受1000千瓦的充电功率,那么它的充电速度应该是Model Y的四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电池非常敏感。就像以极快的速度将衣服塞进洗衣机一样,当洗衣机几乎装满时,继续快速地塞衣服会导致洗衣机变形,无法正常旋转。电池也是如此,电动汽车不会一直以最大速度充电。它的充电曲线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当汽车刚开始充电时,电流会以涓流的方式流入电池,直到电量达到10%或20%左右。然后,从20%到80%的区间,充电速度会加快,并在某个点达到充电桩和电池能够承受的最大速度,比如350千瓦。这被称为“甜蜜点”。这就是为什么汽车制造商经常宣传他们的汽车可以在18分钟内将电量从20%充至80%。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汽车也只会以最大速度充电很短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以略低的速度充电。当电量超过80%后,充电速度会再次降至涓流。因为当电池越来越满时,继续向电池中注入能量会导致电池结构变形,从而引发火灾,缩短电池寿命。
有一些方法可以缓解这种情况,比如使用更先进的冷却系统或更昂贵的电池化学物质。然而,数据表明,充电速度越快,降速的时间就越早。这并非什么“灵丹妙药”,更高的功率可以带来更快的充电速度,但并非线性增长。1000千瓦的充电速度并非500千瓦的两倍,更非250千瓦的四倍,只是略快一些而已。为了充分发挥这项技术的潜力,需要能够支持如此高功率的充电桩。而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基础设施。比亚迪已经宣布将在中国建设4000个兆瓦充电站,这将有助于其自身车辆的充电。但在其他地区,尚未有关于大规模建设兆瓦级充电基础设施的消息。
简而言之,电池存在物理限制。可以通过加大电池容量或使用更昂贵的电池化学物质和冷却系统来弥补这些限制,但这会增加重量和成本。此外,还需要建设能够提供如此高功率的充电桩,这同样具有技术挑战性和高昂的成本。
即便如此,这并非空中楼阁。特斯拉经常被批评未能按时交付承诺的产品,甚至未能交付。但有专家认为,比亚迪有所不同。比亚迪长期专注于技术研发,拥有庞大的工程师团队,并且已经展示了许多创新成果,因此有理由相信它能够实现其承诺。
抛开技术挑战不谈,一些人认为,超高速充电的商业模式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强大。能够以与加油一样快的速度充电确实是一项突破,可以缓解许多人对拥有电动汽车的焦虑。比亚迪的使命一直是让电动汽车和高科技功能以低成本广泛普及。虽然比亚迪尚未公布其快速充电技术的定价信息,但一些人认为,至少在初期,成本可能会非常高昂。可以将此视为面向富裕客户的溢价服务,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快速充电可能会更贵,而且并非每个人都需要随时使用。如果充电桩足够多,并且只是短途出行,可能不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来使用快速充电。如果要在杂货店花费一个小时,那么更愿意以较低的价格使用较慢的充电速度。但如果是长途旅行需要快速充电,那么快速充电就显得非常必要。
拥有超快速充电桩是好事,但并非每个人都需要随时使用。比亚迪没有回应媒体的采访请求。无论比亚迪如何执行这项新技术,有一点是明确的:比亚迪及其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将全球竞争对手甩在身后。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自2023年初以来,各公司一直在进行价格战,据报道,这场价格战是由特斯拉在中国降价引发的。一波破产和收购浪潮席卷了整个行业。激烈的竞争也导致了产能过剩,这促使这些公司越来越多地寻求中国以外的出口市场。反过来,这引发了欧洲和美国等地对来自中国的低成本和高质量电动汽车的竞争的担忧。
在美国,前总统拜登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100%的关税。现任总统特朗普也对所有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此外,他还表示,在2024年可能会将拜登对中国汽车的关税提高一倍甚至五倍,包括那些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欧盟的关税则根据每个制造商获得的中国政府支持金额而有所不同。
关税或许可以争取一些时间,但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研究中国电动汽车,并努力做出回应。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甚至每天驾驶小米SU7,而且似乎很喜欢它。在十年后,或许会看到一家“美国制造的比亚迪”。这并非坏事。如果应对得当,那么这家公司可能会拥有不同的名称,比如福特或通用。
价格并非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唯一优势。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催生了一种争先恐后的文化,汽车制造商在短短几周或几个月内就发布重大公告,推出新型号和功能。比亚迪拥有25000项个人专利,拥有10万名工程师日夜工作,致力于创新和创造新功能。这项突破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虽然尚未投入生产,但这向世界表明,中国和比亚迪正在从低成本转向创新。这不仅仅是比亚迪,是竞争驱动着一场血战: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拥有最好的技术。而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其他人就会推出更好的产品。这让整个行业都感到震惊。
总而言之,未来会更加精彩。比亚迪已经宣布的消息仅仅是冰山一角。比亚迪的目标是每年在全球销售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