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称霸全球造船业

Admin avatar
Admin
4/17/2025, 5:51:36 AM

从钢铁到组装,中国掌控了造船业的完整产业链。地缘政治考量下,美国试图重振造船业,但高昂的成本和产业结构转型使其面临巨大挑战。

从自行车、沙发到儿童玩具,甚至是汽车,你的生活用品很可能都曾搭乘轮船跨越重洋。而这些轮船,正如其承载的货物一样,极有可能产自中国。中国已遥遥领先,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家。

中国掌握了钢铁、铝材、零部件、组件以及最终组装等造船业的各个环节,拥有完整的产业基础设施。目前在海上航行的轮船中,约有34%是在中国制造的。同时,中国造船厂在建船舶占全球在建船舶总量的57.1%。中国在全球船舶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99年的不足5%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50%。不仅在造船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还在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中拥有巨大的控制权。如今,95%的集装箱生产由中国拥有和运营。中国一家造船厂的年产量,甚至超过了美国所有造船厂的总和。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这一局面深感不满。他已经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并试图采取措施来平衡竞争环境,重振美国的造船业,包括商用和军用船舶的建造。

特朗普政府的举措,如关税等,旨在重塑与中国的关系。这种重塑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全球贸易的格局和经济。然而,是什么推动了美国重振造船业的努力?这是否可行?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美国式的执念。美国造船业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其巅峰时期是在二战期间,美国建造了数千艘被称为“自由轮”的船舶。这些船舶为盟军对抗纳粹德国提供了关键的物资补给,并支撑了供应链。这创造了美国庞大的造船能力。

然而,世界在过去8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战结束后,美国造船业开始衰落。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逐渐占据上风。80年代,韩国也加入了竞争。进入21世纪,中国后来居上。如今,中、日、韩三国几乎垄断了全球造船市场。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积累的结果。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经济随之腾飞,对船舶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在“十五”规划中,中国提出了发展港口和造船业的愿景,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发展方向,从而团结各界力量,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造船产业。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这为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在钢铁等重工业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并拥有以出口为导向的强大的国内经济。同时,中国拥有大量技术娴熟、受过良好教育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力。这些都是建造复杂船舶所必需的。

此后,中国政府将造船业作为战略产业进行扶持,试图从基础制造业升级到更高端的产品。政府的推动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船舶生产越多,单艘船舶的成本就越低。

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向外输出制造业岗位。与大多数发达工业经济体一样,美国主要是一个服务型经济体。目前,制造业在美国的就业总量中仅占8%。

中国制造的集装箱船的价格约为5500万美元,而美国制造的同类船舶的估计价格则高达3.3亿美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解释了2020年至2022年间船舶产量的巨大差距。中国有超过4000艘大型远洋船舶的订单,而美国只有12艘。2024年,美国建造的商用船舶仅占全球的0.01%。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一家国有造船企业去年建造的商船吨位,超过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整个造船业的总和。

造船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因此,大规模生产非常昂贵且复杂的船舶,通常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2010年至2018年间,中国政府对造船业的广泛支持总额达1320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包括其他形式的支持,例如指示国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债务减免和股权注资。

如果美国想要重振造船业,就必须提供某种形式的补贴,使其在商业上可行。这意味着实际上需要补贴一个无法盈利的产业,而这需要纳税人的钱。

特朗普希望通过对中国建造、拥有和运营的船舶征收新的关税来筹集资金,以提高船舶产量。这些费用起价为每次停靠100万美元,并且还会继续上涨。因此,每艘中国制造的船舶在美国停靠一次,可能需要支付100万至350万美元的费用。不仅如此,任何船队中拥有中国船舶的船东也可能面临这些税收。

一位行业专家甚至将该提案称为“贸易末日”,可能会使美国商品更加昂贵,推高运费和通货膨胀,并将贸易从美国枢纽转移出去。这将推高商品成本,总体而言,成本将因这项政策而上升。

极端的关税也可能对美国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船舶将重新调整其当前航线,并减少在美国的停靠次数。商品的分配可能会发生变化,更多商品将通过公路和铁路在港口之间运输,而不是通过船舶运输。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单边主义,“美国优先”。然而,想要从基本上非常有限的造船能力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集装箱游轮制造能力,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也许更好的政策是确定供应链中哪些环节适合美国制造商参与,以及如何支持他们从较少参与造船业到更积极地参与造船业的过渡。

美国确实拥有两个强大的盟友——韩国和日本,它们有能力实现更大的产量。但是,对美国造船业的主导地位的追求不一定以利润为动机。允许中国拥有海上优势会引发更广泛的安全担忧。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地缘政治的故事,讲述了美国如何将航运视为关键的国家安全战略资源,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扩大其在全球贸易路线中的影响力。

安全方面的考虑表明,美国不能自主建造船舶,并且依赖中国建造的船舶来运送货物,这似乎是一个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关于重工业重要性的一种新的特朗普式观点。目前对造船业的关注可能只是特朗普在地缘政治上转移一切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关税都在发生。他提出的这些都是巨额收费。因此,必须将其置于当下美国政治的更广泛背景下进行解读。

没有人真正设想在美国全面恢复造船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已经证明可以通过造船赚钱的国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很难看到回到过去那种局面的可能性。

已发布

标签

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如何称霸全球造船业